教外劳分类垃圾奏效大山脚英雄城清洁了




(大山脚27日讯)大山脚峇冬丁宜英雄城有400多户住家,外劳人口佔约25%,一度被称为“外劳村”,卫生情况恶烈。近几年,在当地居民协会引领下,英雄城居民成功把外劳变成“资源”,邀他们学习分类垃圾、一起参与大扫除运动,进而改善当地卫生,达致双赢局面。
英雄城约有20年历史,10年前大批外籍劳工开始涌入该区,近几年外籍劳工的入住率越来越高,安全与卫生问题一度引起当地居民担忧,在外界眼里,它俨然已是一座“外劳村”。
危机即是转机,英雄城居民协会决定主动出击,结合这些劳工力量,共同改善社区的卫生情况。
将外劳变成资源
英雄城居民协会主席王槐辉接受访问时透露,居协理事先联繫各单位,包括外劳服务的厂家、外劳仲介、警方及威省市政局,与当地国州市议员举行对话会,希望群策群力解决问题。
一开始,理事们在警方配合下,到外劳居住的每户住宅做登记,包括该单位居住的外劳人数、性别、年龄、国籍、名字及服务的工厂,并在每个住家前后墻,贴上有关劳工服务的工厂名号,以方便理事监督及联络有关工厂负责人。
之后,居协理事开始沿户到这些劳工住所,向外劳讲解环保工作,从最基本的垃圾分类开始,教导他们资源回收。
“资源回收获得很多外劳积极响应,但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,一些外劳还是会把食物残渣与可回收物品包裹一起。”
王槐辉说,以前英雄城随处可见垃圾满地,居民曾建议威省市政局增加处理垃圾的次数,但因时间编排问题而无法落实。
“过去外劳所丢弃的垃圾,当中有很多可回收物品,包括矿泉水的塑料瓶、铝罐及衣物等,因此引来不少拾荒者,加剧卫生问题。”
不过,他说,自从在外劳单位贴上标籤,及教育外劳垃圾分类后,卫生问题获改善。
百户外劳佔约1500人
英雄城约有400多间住宅单位,外劳佔百多间,人数约1500人,他们是在区内15间大小型工厂工作。
王槐辉说,这些外劳的工作时间不一,从清晨5时30分开始直到凌晨,厂巴进出载送劳工上下班。“除了交通阻塞,厂巴排出的黑烟及引擎噪音,引起居民的不满。”
他说,居民也投诉外劳半夜煮食,扰人清梦,理事们会直接联繫有关外劳并给予劝告。
据了解,峇冬丁宜将会兴建一座劳工村,以安置外劳,但却引起当地居民反弹。王槐辉表示曾听闻此事,但至今附近居民仍没有接获通知。
理事晨跑兼巡视监督
他说,一些理事在住宅区内晨跑,一旦发现居民(包括外劳)没妥善处理垃圾,就会呼叫对方出来处理;若屋内没人,就直接联繫外劳仲介或厂商,要求他们指示外劳清理垃圾。
他说,居协已设社交群组,组员有居民、外劳仲介及工厂负责人。一旦发现外劳乱丢垃圾,居协会拍下照片后发送至群组,以更快解决问题。每週日早上,居协理事会到外劳住处收集回收物,变卖后收入充作居协活动基金,一举两得。
拟推行跑步拾荒活动
为打造一个健康及卫生的社区,英雄城居协计划在今年杪或明年初推行Plogging (跑步拾荒)活动,鼓励当地居民每逢星期日,一起边晨跑边拾垃圾。
Plogging的命名来自于picking up litter(捡垃圾)和Jogging(慢跑)的结合,它不只有助于健康和燃烧卡路里,更可藉由慢跑的过程中,顺手捡起地上的垃圾,达到整洁市容、爱护地球的目的。
下一篇:教大GPS:勿逼孩子 Don't cry over spil